爱赢体育官网全站尤其是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,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忙,恨不得一天24小时都来做事,但时间是有上限的。不过,我们能调动的精力却不是这样的,只有精力充沛,效率才会高。
体能不仅是敏锐度和生命力的核心,还影响着我们管理情绪、保持专注、创新思考甚至投入工作的能力。
比如,早上起来遇见一件不爽的事,觉得很窝心,可能一天都觉得不爽,干什么事都没有心情,甚至频繁做错事情。
反之,正面情绪可以更有效地支配个人表现,所有能带来享受、满足和安全感的活动都能够激发正面情绪——快乐本身便是奖赏,也是维持最佳表现的重要因素。
米哈里·契克森米哈赖曾提出“心流”这个概念:人一旦进入“心流”,便能够完全集中注意力,在处理任务/工作上发挥极大的效率。
但是,意志力也是有限的。心理学家罗伊·鲍迈斯特提出了意志力的“肌肉模式”:意志力就像肌肉力量,储备有限,用多了就会消耗殆尽。
必需的营养素主要有7大类,分别是碳水化合物(糖类)、蛋白质、脂类、维生素、水、无机盐(矿物质)和膳食纤维(纤维素)。
蛋白质:一般来说,动物蛋白的评分高于植物蛋白(部分氨基酸只在动物蛋白当中有),鱼、虾、猪、牛、羊、鸡、牛奶中的蛋白都是动物蛋白。
单纯从蛋白质的角度来说,鱼虾和猪牛羊的蛋白质区别不大,但是因为猪牛羊的肉中含有更多脂肪,因此更推荐食用鱼虾。
而牛羊肉中的脂肪也要低于猪,而且同质量的猪肉,蛋白质仅为牛羊肉的四分之一,但脂肪却是牛羊肉的两倍以上(牛羊肉是发物,食用应注意)。
脂类:尽量摄入优质脂肪。大家可以尽量摄入含不饱和脂肪酸更多的优质脂肪或食物,比如三文鱼、金枪鱼、鱼油、核桃、亚麻仁油、芝麻油、椰子油等。
碳水化合物:总体上粗粮如南瓜、地瓜、燕麦等,要比细粮如精米、白面的热量低,而且富含膳食纤维,可以多摄入一些。
苏打饼干和粗粮饼干很多时候只是看起来很健康,因为他们本身口感并不好,因此在制作过程往往会加入大量的油分和糖分来提升口感。比如100g苏打饼干里就含33g脂肪。
第三步,根据成年人的“燃料”比例为碳水化合物55%、蛋白质15%、脂肪30%这一比例。我们可以根据我们日常所需的总能量,分别对不同的食物摄入进行分配。
比如:几乎没有体力活动的人,建议每千克体重摄入0.8-1.2克蛋白质。运动人群、体力劳动者,建议每千克体重摄入1.2-1.8克蛋白质。
运动量和劳动强度越大,需要的蛋白质也就越多,但是最好不要高于每千克体重摄入2克蛋白质这个标准,否则会增加体内的含氮量,给肾脏造成压力。
比如,NQI小于1,说明该食物营养较低,热量较高,就不属于“相对健康”食物。一般情况下NQI大于2就OK。
澳大利亚的研究员在一项2万人的调查中发现,每天喝5杯230ml水的人比喝2杯以下的人死于冠心病的几率更小——可能是因为缺水会升高血液黏稠的风险。
摄入咖啡和咖啡因饮料并未被证明对心脏有益。与高糖食物一样,咖啡因饮料如咖啡、茶和健怡可乐能瞬间提升精力,但由于咖啡因利尿,长期饮用依旧会导致缺水和疲倦。
人在运动的时候,会大量地耗能和耗氧,进而导致血液流速加快,身体分泌大量的激素(肾上腺素和生长激素等),同时清理血液中的代谢的废物。
美国运动医学会曾提出一套“运动金字塔”理论,它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运动分为:生活形态的体能活动、伸展运动、有氧运动(休闲运动)、肌肉适能运动和静态活动这五类。
第三层,中低强度有氧运动。低强度有氧运动包括:跑步、骑自行车、游泳和快走等,综合性运动包括:篮球、网球、登山等,这些以每周3~5次为宜。
第五层,静态活动。比如,看电视、玩电脑、工作等,虽然坐着也能消耗能量,但量很小。最好坐1小时就起来活动一下。上班族可以规定自己每次上完厕所回来后站3分钟,或做上一组伸展运动。
尤其要注意的是,提升心肺功能非常重要,这个指标代表着我们泵血和供氧的能力强弱,用以维持大脑等身体各器官和肌肉的正常活动。
心肺功能差的人,往往会面临各种疾病的挑战,心脏衰退和心脑血管疾病、糖尿病、高血压的风险就会更大。
世界卫生组织(WHO)于2010年发布的指南建议: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(即最大心率的60%-70%时的运动,最大心率为“220减去年龄”)。
比如,如果你是30岁的人,每周用五天时间来运动,每次运动30分钟,运动期间心率达到120左右即可,可通过智能手表/手环检测。
即便少量的睡眠缺失——我们称为精力再生不足——也会深刻影响力量、心血管能力、情绪和整体精力水平。
大约有50项研究表明,思维能力——即反应时间、专注力、记忆力、逻辑分析及辩证能力——会随着睡眠不足而衰退。
在一项大型的研究中,心理学家丹·克里普克与同事追踪了100万人在六年间的睡眠模式,每晚睡7~8小时的人死亡率最低,睡眠不足4小时的人死亡率较前者高出2.5倍,而睡眠超过10小时的人死亡率相比高出1.5倍。
睡眠需求随年龄、性别、基因体能而异,但普遍的科学共识是:每晚需要7至8小时的睡眠才可以运转良好。
我们平时产生的一些代谢过后的废物,会在夜晚被大量地清除掉,免疫系统会得到增强,大脑和肌肉会进行生理性的修复,甚至记忆力也会得到加强。
熟睡期和深睡期合称为深睡眠,熟睡期主要是过渡作用,占睡眼时间7%左右,深睡期占睡眠时间15%左右。
睡眠的最后一个阶段叫做快速动眼期,又叫异相睡眠期,通常占睡眠时间20%左右。眼球在这个阶段会出现快速地跳动,井且身体会有翻身的动作,很容易被惊醒。如果这个阶段我们被人叫醒的话,大部分人都会觉得刚刚正在做梦。
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大概会持续90至120分钟的时间。而我们一个晚上会经历四到五个周期,总共睡6至9个小时。
假设你的固定起床时间是7点半,那往前推5个睡眠周期,入睡时间就是午夜12:00,如果你需要半个小时才能入睡,那么你需要提前半个小时,也就是11:30分就睡觉。
除此之外,应该更频繁地更换床垫——购买能够经常换洗的床垫,或者多买几层床垫,每隔几年更换掉其中一层就可以了。
当你采用侧卧的睡姿时,背部要伸直,不能像虾米一样蜷缩着身体,这样才不会伤害到你的背部和颈部。
保证颈部、脊柱和臀部形成一条平滑的直线时,如果你的头和床垫之间的空袭超过6厘米、几乎等于双手交叠起来的高度,那只能说明这张床垫太硬了。
如果你的卧室,能在关灯后达到一片漆黑,那是最理想的。当然,如果你怕漆黑,或者有留灯习惯,也可以给自己留一盏光线柔和的小夜灯。同时,房间保持在16至18摄氏度最理想。
最后,营造安全感。毕竟人类数万年进化依然没改变这个习性。比如,睡前做好安全检查,锁上家中所有的门窗,在床头放一张爱人的照片,或者抱着你最喜欢的玩偶睡觉。
中国睡眠研究会2020年的调查显示:近3亿人中国人睡眠质量差,67.24%的人出现失眠症状。
目前,对于大多数人来说,睡眠问题的首选疗法是认知行为治疗(CBT-I),主要包括五方面的内容:睡眠卫生教育、刺激控制、睡眠限制、松弛疗法、认知治疗。
如果卧床后感觉到大约20分钟内无法入睡时(无需看表),应离开卧室,进行一些放松活动,直到感觉有睡意再返回卧室睡觉;
放松可以增强大脑对神经系统的控制,降低焦虑,缓解紧张等情绪,使自己从白天的压力中放松下来,提高睡眠质量。
激发趋利避的:利用双栏表格列出生气报复的好处和坏处,权衡利弊,问问自己如果让你愤怒的事一时改变不了,你是否愿意控制自己不发脾气?
一般情况下,只有一个解决方法——行动起来,即告诉大脑“我已经在工作了,不需要再分泌激素了”。
首先,专注于你的呼吸,把你的注意力锚定在你的呼吸上,通过这个练习可以让你精神更放松注意力更集中。
如果你能在意识上去认知到焦虑的感觉,那你也就不那么焦虑了。因为你已经从这个感觉里跳出来站在旁边观察它了。
如果焦虑持续地扩散或者出现急性的惊恐,有时候还会伴随着植物神经功能的失调,比如手抖、出汗、尿频、心悸或者运动性的不安。
麻省总医院的研究人员分析了抑郁症相关的100多个风险因素,发现:社交联系是抑郁症最强的保护因素之一。
可靠的人际关系决不应该是溺爱式的关系。我们不仅需要支持,还需要有自己的空间,自己的独立性和意志自由。
一般情况下,抑郁的状态如果持续超过了两周,在临床上就会被诊断为抑郁症。这就不是预防问题,而是需要治疗了。
绝大部分最优体验都出现在一连串有目标、遵循某些规则、有一定挑战的活动之中,这些活动需要投入精神能量,并且必须具备适当的技巧才能完成。
值得注意的是,挑战和技巧之间存在着黄金比例——当行动的动机和当事人的能力恰好相当的时刻,乐趣就会出现。
一旦处于心流,我们便会把生活中的琐事忘得一干二净,这时心灵完全没有容纳不相干资讯的余地,精神熵根本无法趁虚而入,人与行动完全合一。
最终,只要回馈与我们投入精神能量追求的目标有着合理的关联,就能产生乐趣,就有可能进入心流状态。因为目标主导着回馈。
其次拆解目标(短期和长期),然后再将各个目标细化成具体的任务,并设定时间点。每(未)完成一个时间点的任务,就适当给予自己奖励或惩罚。
当然,在这一系列操作之中,一定要有仪式感,仪式感能为实现目标带来更大的意义感和荣誉感,帮助我们坚持下去。
在完成一系列的任务时,将难的任务放在第一个,因为最开始做一件事时,我们总是会更加专注和富有能量。
完成这五分钟之后,再来一轮新的五分钟。如此一来,你的大目标就在这样的每一个五分钟的过程逐渐完成。
人要寻求生命意义是其生命中原始的力量。这个意义是唯一的,独特的,唯有人能够且必须予以实践;也唯有当它获至实践才能够满足人求意义的意志。为自己创造意义,才能更好地支撑我们的人生。
意义疗法提供了三种途径来让你自己来发现生命的意义:通过创造一种工作或做一件实事;通过体验某件事或遇到某个人;通过我们对于不可避免的痛苦的态度。
换句话说,如果你能找到自己热爱的、且擅长的,以及社会(他人)所需求的这三个东西中间的交汇点,很大程度上你就找到了意义。
总之,要想成为一个精力充沛的人,从体能、情绪、思维到意志,每一个“关卡”都需要加以锻炼,掌握了正确的方法之后,接下来就要交给持之以恒,并形成习惯。
精力充沛不仅仅是为了工作、学习、生活更加有效率,而是为了从这些我们离不开的活动之中,获得幸福。